1.兼顾兴趣与特长
据心理学研究显示,兴趣是个人秉性和思维模式的体现,所以兴趣是第一前提。如果学生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哪一科,可以反向考虑,明确自己不喜欢的科目,通过排除法缩小选科范围。
2.回顾成绩清单
成绩是选择最实际的依据。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情况,把选科前历次各科成绩作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
3.关注孩子自身潜能
个体在努力程度相当的情况下,学习成果较好的学科可能就是自己的潜力和特长所在,而对于收效甚微的学科,则表明该个体很可能缺乏学习的优势和潜力。建议选科时应以孩子的学习效率为标准,了解其自身潜能。
4.参考目标院校专业
新高考模式下,高校专业在录取时会对考生的选科提出一定的要求,只有考生选择的某个科目达到要求才可以报考该专业。
故考生科目的选择影响着以后大学专业的选择,重点体现在专业选择面上,科目选择的合理可以使专业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反之则会使自身的专业选择变得很局限。
因此考生在选科时,需要先提前对大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知晓大类学科专业对科目的要求,科目的选择需要兼顾到以后的专业意愿。
只有在提前了解目标院校招生专业对高中学科的要求下,才能避免将来报考时才发现自己所学科目与招生要求不符。
5.靠近孩子理想职业
建议选科时要靠近孩子自己的理想职业。可以让孩子做一下学业测评,来参考一下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点适合哪方面专业和职业。
6.结合社会需求
选科时要观察、分析社会趋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借鉴个体父母的经验和想法,更谨慎地选择。
7.参考学校目前的教学资源
选择学校教学资源更有优势的科目,学生也能够享受到最佳的教学条件。反之,选了学校教学资源较差的科目,即使孩子潜力再好,可能也无法全力发出。
8.科目组合要适应高考录取规则
注意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不一样,学生根据要报考的院系和专业所要求的必考科目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各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其选考科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一点不能忽视。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