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于各校公开发布的《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整理了10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2020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情况。
注:医药类、艺术类、体育类“双一流”建设高校未纳入本次统计。另外,2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因小编未查到相关数据,也未纳入统计。
统计显示,2020年,10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生均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均值为7890.56元,远高于审核评估要求的生均不低于1200元标准。
从各校情况看,以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中国科学院大学(32273.84元)、南方科技大学(29805.81元),以超高的生均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排名前两位。这两所高校培养1名本科生每年仅用于教学、教辅部门日常运行性开销就达到3万元上下。
其后进入排名前10位的高校有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
各“双一流”建设高校生均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差距较大,21所高校该项支出超过万元,也有4所学校不足2000元。
位列榜首的中国科学院大学(32273.84元)其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排名靠后的东北林业大学(1582.80元)的20余倍。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由中央财政拨款支持的部委直属高校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8980.41元),整体上要高于省属高校(5831.96元)。
从院校类型看,综合类(9054.79元)、财经类(8996.51元)高校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较高,师范类(5094.14元)、农林类(5619.36元)高校该项经费支出普遍偏低。
从院校所在地看,东部地区(9601.31元)高校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较高,东北地区(5416.52元)和西部地区(5409.31元)该项经费支出较低。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具有一致性。
我国公办高校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所以更多依靠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的省(市)属高校,其经费投入水平也更加依赖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但通过梳理各“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情况,我们发现一些非经济强省的高校在本科教育中也掷出大手笔。
例如江西省作为中西部省份,为打破“高等教育洼地”困局,下定决心重金加码高校“双一流”建设。
2022年7月召开的江西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方案”新闻发布会上,省财政厅提出“十四五”期间省财政将安排不少于60亿元支持江西省“双一流”建设。
作为省内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南昌大学一直是江西高等教育的领军者,得到省内足够的重视,资源也向其倾斜。
江西省政府在《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更是明确要“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根据《南昌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该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45366.84万元;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达到13186.50元,排在南方科技大学(29805.81元)、上海科技大学(15890.00元)两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之后,位列省属高校的第3位。
同年,该校在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上的投入也达到了18340.06万元,排在8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前20位(←点击查看“双一流”高校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排名),足见其办好本科教育的力度和决心。
根据南昌大学公开发布的资料,该校的经费预算已连续三年大幅增长,2022年达到了41.13亿,比2020年(22.76亿)增长18.37亿元,涨幅达到了80.7%。
充足的经费支持也为南昌大学提升办学实力按下了加速键。近年来学校将建设一流专业作为建设一流本科的突破口,自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以来,共获批5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30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37位。
此外,全国省(市)属“双一流”建设高校中,郑州大学(10236.81元)、南京邮电大学(9066.33元)、上海大学(8539.57元)、北京工业大学(7013.02元)、四川农业大学(6734.75元)、河北工业大学(6368.57元)、东北农业大学(6114.47元)等校的2020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也排名靠前。
当然,高校经费排名的高低并不能完全说明一所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但高校在教学经费上的投入力度,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决心和魄力。
另外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助推高校持续高质量发展。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